目前90%以上电池负极材料是层状二维材料石墨,通常需要通过掺杂、官能团修饰、溶剂化/使用复合阴离子、组装异质结构等技术手段,去 不同程度地打开自堆积层状材料的层间距。当然,在电池中,层状材料电极的层间距也并不是越大越好。
1、二维负极材料的最佳层间距是多少
2、探究层间距对性能的内在影响机理
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与MatCloud+合作,以常见的石墨/石墨烯层状电极为例,运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研究了碱金属离子(Li+,Na+,K+)电池中层状材料电极性能对其层间距的依赖性。通过综合考虑石墨/石墨烯电极随层间距连续变化过程 中的结构、能量、电子学、离子学性能表现,可以找到石墨/石墨烯电极在不同的碱金属离子电池中的最佳层间距,得到的研究结果也可以扩展到其他类似的层状电极材料,并指导实验选择合适的层间工程技术。
鉴于此,MatCloud+平台开发了一套高通量、自动化筛选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计算程序,能够将本工作的研究流程和方法推广到其他层状材料电池体系。
负极材料特性的 通量计算流程图
迁移势垒和吸附容量的计算涉及吸附Li/Na/K离子共15个结构。传统地,每个结构不仅需要分别计算,且结构优化/静态计算/插点/势垒计算都需要分别提交计算作业,及人工处理计算结果,共计约有60次人工作业提交, 60 次人工数据处理,共计120 次人工操作。
基于MatCloud+的高通量计算工作流模板,计算电池中碱金属离子迁移势垒、以及层状电极材料对多种碱金 属离子的吸附性能。采用MatCloud+的自动化、高通量筛选流程,将传统的120 次人工操作降低为10次,人工干预减少了90%左右。
提供筛选的结构越多,效率提升越为明显。
筛选约束条件越多,效率提升越为明显。
筛选过程越为复杂,效率提升越为明显。
更多案例
立即使用
申请演示
产品
资源与支持
关于我们
联系电话:010-82362728
企业邮箱:kxy@matcloudplus.com
Copyright ©2016 - 2019 苏州迈高材料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苏ICP备2000523号